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8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8篇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篇1

  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和谐校园,本组对我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重点分析我校大学生在社人际关系、自我价值、健康关注等方面的情况.基于调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一、调查研究内容、对象及方式

  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专业等,其它情况如生活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当前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调查对象:x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附加主观题一题,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为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

  对于即将迈人社会、走向生活的大学生来说,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学里的奋斗拼搏就是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目前来说,大学生是否幸福决定着他们能否更好的学习生活,能否很好的为将来奠定基础,据此,我们调查了大学生的总体感觉.1.就总体感觉来说,%的人选择了对生活质量非常满意,非常幸福,%的人选择了比较幸福,%的人选择了一般幸福,%的人选择了不幸福2.就学校和专业的满意程度来说,%的人选择了非常满意,%的人选择了比较满意,%的人选择了无所谓,%的人选择了比较不满意,%的人选择了很不满意,3.就人际交往环境来说,%的人选择了比较不融洽,%的人选择了一般融洽,%的人选择了比较融洽,%的人选择了很融洽.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反映了学生的幸福状态,值得我们关注.

  (二)大学生对主观幸福感的理解

  20世纪50年代初,心理学研究新领域——主观幸福感在美国兴起,一直无法量化的幸福感成为一个可操作、评估、实证研究的科学指标体系.主观幸福感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主观幸福感研究检视人们在情意与生活品质方面的整体评价,探讨包括正向情意、负向情感以及生活满意的认知评价.关于主观幸福感结构,一般认为主要有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指对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我国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群体,而大学生人群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于90年代中后期逐渐展开.根据此次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经济状况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可见当前学生的观点有一定的片面,但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这跟现在学生的人格特征以及时代特征有关.

  (三)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影响我校大学生幸福快乐的主要原因,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家庭情况、心理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因素都制约着我们的心理状况,对我们的幸福指数产生一定影响.1就业压力方面,%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很大,因为感到前途渺茫,%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大,因为担心找不到一份好工作,%的人觉得就业压力不大,因为我有信心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的人觉得没什么就业压力,因为船到桥头自然直2恋爱问题方面,%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但不是很多,%的人认为还可以,%的人认为不能3心理问题方面,就对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评价来说,%的人很满意,%的人比较满意,%的人一般满意,%的人不满意.可见就业压力对大学生来说是主要的,因为这是大家即将面对的现实问题,而恋爱等问题只是附加因素,个人观点不一.

  三、建议

  针对我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建议从学校和大学生本身两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

  从学校教育而言,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认识幸福的内涵,这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体验幸福,增强主观幸福感的前提;加强大学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养,提高他们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正确协调自己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认识和处理好个人需要和集体、社会需要的关系,使个人需要自觉地服从和融合于集体和社会需要之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挫折与成功的关系,充分认识自己,明确方向,避免盲目,引导学生对挫败正确归因,消除悲观,振奋精神,增强韧性,并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帮助,保证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适应环境,去创造幸福美好的未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不同侧面与不同层次为大学生创造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条件和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参与各种活动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在一定的集体或社会活动中的价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社会规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为他们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人际关系心理学、职业心理学等课程,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把握自身发展规律,改善自我认识方式,从而能够促进自我调适,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

  从大学生自身而言,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大家对提高幸福感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比如:改变自己,有目标,为之努力,脚踏实地的学习,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找个女朋友,考上研究生,寻找生活激情,充实生活,找到好工作,加强与人沟通能力,保持心态年轻……总的来说,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防止个人主义、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拼搏、努力、奋斗和奉献中追求人生幸福,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抓住在校期间一切发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质的机会,同时多关注企业单位用人的要求、标准,把自己培养成符合企业单位需要的人才,努力加强与同学、朋友、师长和社会的沟通与交往,在平时的生活中积累人际交往经验,不断提高人际交往技巧与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难,战胜失败的能力,正视自己的人格缺点,不断完善自己,培养积极、乐观、严谨、开放、自信、自强、独立而稳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质.

  综上所述,从对瘦西湖校区的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大都满意现在的生活,主观幸福感较强,这归功于当代大学教育体制的完善,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生家长管理能力的增强等等诸多因素.整个学校的主氛围是爱好学习,勤奋上进,虽然有少部分奢靡攀比之风,但毕竟是少部分.在学术方面,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指导;在课外活动方面,爱好体育运动,增强身体素质;在社会实践方面,大多数学生通过做家教一方面减轻家庭负担一方面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的提升是有迹可循的,今后的大学生活将是以积极健康,幸福舒适为主旋律.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篇2

  近几十年来,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人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说白了就是资本主义的美化词,现在的中国国情是富人越富,穷人越穷,社会主义岌岌可危。

  也有人说这几十年来,中国愈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都是走了社会中国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人们一直把幸福看作人生的终极目标,人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追求幸福。那么在我们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人民的幸福感有多少呢?是不是人们的幸福感也可以做一个判定我们所走道路对错的指标呢?

  为此,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沿阵地广东做了关于幸福感的调查。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是广东省"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核心。如何在保证经济平稳发展的前提下,实现民生福祉的持续改善?如何使社会经济发展的考量从"血汗G D P"的数字标签到宜居"幸福指数"的人文标签的转型?如何将"幸福"的概念转化为民众切实感受的幸福生活?这些都将是未来需要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一、七成半人感到幸福,整体幸福感接近"比较幸福水平"

  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人中,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为%,回答"比较幸福"的比例最高,约占六成,为%,两项相加为%,也就是回答倾向于认为自己生活得幸福;有%的人做了介于幸福和不幸福之间的选择,%的人认为自己生活得"不太幸福",%的人选择了"不幸福",倾向于不幸福回答的比例为%.

  调查中从"不幸福"、"不太幸福"、"说不清"、"比较幸福"和"非常幸福"分别计分为1—5,结果显示被调查者的平均幸福水平为,标准差为,也就是说整体平均分接近"比较幸福"水平。

  二、从不同群体的幸福感来看

  ⑴ 女性比男性更感幸福

  本次调查样本的男女比例为男性%,女性%.调查结果显示,两性被调查者幸福感有一定差异,女性回答"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的比例均高于男性,而回答"说不清"、"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均低于男性,经卡方检验,男性和女性之间幸福感的差异在统计上达到显著水平。男性的平均水平低于女性,为低于总体平均水平的,也低于女性的

  ⑵领导群体的幸福感最高

  统计分析发现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其次是服务人员和不便分类的其它从业人员,回答"非常幸福"比例最低的是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和农林牧渔水产生产人员。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组,专业技术人员组,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组,商业服务人员组,农林牧渔水产生产人员组,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组和不便分类的其它从业人员组的平均幸福感得分为、、、、、和

  三、 影响幸福感的因素

  1.离异居民幸福感最低。从婚姻状况来看,已婚居民选择"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为%,其次是未婚居民,为%,和丧偶居民,这一比例为%,离异居民的比例最低,仅为 %.把"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合并来看,未婚居民倾向于幸福评价的比例为%,已婚居民为%,离异居民为%,丧偶居民为%.做负向评价的趋势与此相同,离异居民倾向于不幸福评价的比例最高,已婚居民最低。未婚、已婚、离异和丧偶各组居民平均幸福感分别为、、和

  2.有受教育子女成为幸福感正向影响。从有无子女受教育一项分析,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组在选择"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的比例高于没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组,反向评价上结果一致,有受教育子女居民组选择"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均低于无受教育子女组。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组的幸福感平均值为,没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组的这一数值为.

  3.有自有住房居民幸福感高于租房居民。有自有住房居民组在选择"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上的比例均高于租房居民组,比例分别为%、%和%和47%;前一组选择"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也低于后一组。有自有住房居民组的幸福感平均数为,租房居民组为

  4.家庭收入差别。把被调查居民分为月收入1000元以下组、1001—20元组、20—5000元组、5001—元组和元以上组,结果发现幸福感评价与家庭收入高低有线性关系,收入越高幸福感越高,各组幸福感平均值分别为、、、9和.各组在幸福感各选项上的选择比例与这一结果完全一致,家庭月收入越高选择"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的比例越高,选择"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越低。

  考虑到家庭人口的不同,进一步分析家庭人均收入发现,家庭人均收入与幸福感的评价呈低度相关,相关系数为家庭收入低的居民幸福感的评价波动较大,随着收入增加表现为从低向高震荡变化,特别是人均20元以下变化复杂,之后的变化幅度减小逐渐平缓,达到一定高点后不再变化,甚至略微下降。

  四、对于幸福感调查结果的讨论

  (一)经济发展水平与幸福感

  本次调查发现广东省东、北、西部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存在差异,基本上可以认为,幸福感的高低与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有关。

  经济发展水平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很复杂。美国人总体上要比新西兰人富裕,但并未觉得更幸福。更富的奥地利、法国、日本和德国人并不比巴西、哥伦比亚和菲律宾人更幸福。从1958年到1987年,日本的人均GDP增长了5倍,但日本人的幸福感却几乎没有增加。

  这并非说经济发展水平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没有任何关系,研究发现,富足国家的人们明显比那些贫穷国家的人们幸福。对那些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于美元(1995年)的国家来说尤其明显。没有任何富足国家的人们的幸福平均值很低,但是那些富足国家中较高人均收入似乎并不对幸福值又太明显的影响。而在低端,许多发展中国家和过渡阶段国家的人们对生活表现出较低的满意度。

  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与幸福感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经济的发展并不能不断升高人们的幸福感。但是,幸福感是以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的,社会的发展应该以社会均衡发展为目标,致力于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人们的经济、生活状况,提高全民整体幸福感。

  (二)民生与幸福感

  在较低经济收入阶段,经济收入与幸福感之间是有正相关的,在经济收入增加到一定程度这种相关程度就很低了,收入对幸福很少甚至没有影响。

  布伦诺·S·弗雷等人的多国对比研究发现,幸福感与收入的相关为;在较低的收入水平,收入的增加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幸福水平,但一旦年收入达到万美元,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幸福感的影响变得相对较小。

  本次调查发现家庭收入与幸福感之间的相关为,幸福感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提高。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还处于经济收入较低阶段,收入的提高依然是提升民众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

  此外,收入虽然是一个可以用货币单位衡量的量化指标,但是,收入的高低却是一个需要对比才能获得的,而和谁去比却是因人而异的,由于每个人的这种个体差异性,同样的货币量化的收入却得到不同的收入高低感受,也就是说,个人或家庭收入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心理指标,而不应该看作是一个经济指标,相对收入是一个比收入绝对数更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就成为影响相对收入,进而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在当前社会条件下,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差距处于合理范围,避免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是提高社会幸福感的有效手段。

  这些都说明,民生问题与居民的幸福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总结:

  从这次调查可以看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贫富差距问题,社会的不公平问题等等,如何正确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点。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篇3

  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蓝; 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绿; 阳光的幸福是镶一身金黄; 而我们所拥有的幸福却是五彩缤纷的

  小时候,能每天都吃好吃的糖果,每天都穿漂亮的衣服就是幸福。成年后,也许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就是幸福。年老后,能够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就幸福。这种幸福虽然平淡、简单,但是却很充实。

  而现在呢?一个个独生子女,一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如今的大学生面对了来自父母,社会,个人,等多方面的压力。我们正处在学习专业知识与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将会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各个方面。而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的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对大学生幸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了。

  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和谐校园,本组对我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重点分析我校大学生在社人际关系、自我价值、健康关注等方面的情况。基于调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一、调查研究内容、对象及方式

  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专业等,其它情况如生活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当前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调查对象:瘦西湖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附加主观题一题,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为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

  对于即将迈人社会、走向生活的大学生来说,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学里的奋斗拼搏就是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目前来说,大学生是否幸福决定着他们能否更好的学习生活,能否很好的为将来奠定基础,据此,我们调查了大学生的总体感觉。1.就总体感觉来说,%的人选择了对生活质量非常满意,非常幸福,%的人选择了比较幸福,%的人选择了一般幸福,%的人选择了不幸福2.就学校和专业的满意程度来说,%的人选择了非常满意,%的人选择了比较满意,%的人选择了无所谓,%的人选择了比较不满意,%的人选择了很不满意,3.就人际交往环境来说,%的人选择了比较不融洽,%的人选择了一般融洽,%的人选择了比较融洽,%的人选择了很融洽。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反映了学生的幸福状态,值得我们关注。

  (二)大学生对主观幸福感的理解

  20世纪50年代初,心理学研究新领域——主观幸福感在美国兴起,一直无法量化的幸福感成为一个可操作、评估、实证研究的科学指标体系。主观幸福感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主观幸福感研究检视人们在情意与生活品质方面的整体评价,探讨包括正向情意、负向情感以及生活满意的认知评价。关于主观幸福感结构,一般认为主要有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指对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我国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群体,而大学生人群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于90年代中后期逐渐展开。根据此次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经济状况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可见当前学生的观点有一定的片面,但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这跟现在学生的人格特征以及时代特征有关。

  (三) 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影响我校大学生幸福快乐的主要原因,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家庭情况、心理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因素都制约着我们的心理状况,对我们的幸福指数产生一定影响。1就业压力方面,%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很大,因为感到前途渺茫,%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大,因为担心找不到一份好工作 ,%的人觉得就业压力不大,因为我有信心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的人觉得没什么就业压力,因为船到桥头自然直2恋爱问题方面,%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但不是很多,%的人认为还可以,%的人认为不能3心理问题方面,就对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评价来说,%的人很满意,%的人比较满意,%的人一般满意,%的人不满意。可见就业压力对大学生来说是主要的,因为这是大家即将面对的现实问题,而恋爱等问题只是附加因素,个人观点不一。

  三 建议

  针对我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建议从学校和大学生本身两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

  从学校教育而言,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认识幸福的内涵,这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体验幸福,增强主观幸福感的前提;加强大学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养,提高他们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正确协调自己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认识和处理好个人需要和集体、社会需要的关系,使个人需要自觉地服从和融合于集体和社会需要之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挫折与成功的关系,充分认识自己,明确方向,避免盲目,引导学生对挫败正确归因,消除悲观,振奋精神,增强韧性,并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帮助,保证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适应环境,去创造幸福美好的未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不同侧面与不同层次为大学生创造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条件和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参与各种活动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在一定的集体或社会活动中的价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社会规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为他们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人际关系心理学、职业心理学等课程,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把握自身发展规律,改善自我认识方式,从而能够促进自我调适,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

  从大学生自身而言,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大家对提高幸福感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比如:改变自己,有目标,为之努力,脚踏实地的学习,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找个女朋友,考上研究生,寻找生活激情,充实生活,找到好工作,加强与人沟通能力,保持心态年轻……总的来说,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防止个人主义、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拼搏、努力、奋斗和奉献中追求人生幸福,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抓住在校期间一切发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质的机会,同时多关注企业单位用人的要求、标准,把自己培养成符合企业单位需要的人才,努力加强与同学、朋友、师长和社会的沟通与交往,在平时的生活中积累人际交往经验,不断提高人际交往技巧与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难,战胜失败的能力,正视自己的人格缺点,不断完善自己,培养积极、乐观、严谨、开放、自信、自强、独立而稳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质。

  综上所述,从对瘦西湖校区的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大都满意现在的生活,主观幸福感较强,这归功于当代大学教育体制的完善,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生家长管理能力的增强等等诸多因素。整个学校的主氛围是爱好学习,勤奋上进,虽然有少部分奢靡攀比之风,但毕竟是少部分。在学术方面,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指导;在课外活动方面,爱好体育运动,增强身体素质;在社会实践方面,大多数学生通过做家教一方面减轻家庭负担一方面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的提升是有迹可循的,今后的大学生活将是以积极健康,幸福舒适为主旋律。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篇4

  昨日,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发布xx年成都市民幸福感调查报告,成都市民幸福感总体评价为分,满意度较高,且较xx年提高了分,较xx年提高了分,连续两年实现持续提升。

  通过调查,报告建议继续加大民生工程投入,提升市民幸福感。调查中,在问到对幸福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方面,%的市民认为“家人健康“、%认为是“子女教育“、%认为是“医疗状况“、%认为是“食品安全“、%认为是“住房条件“、%认为是“社会保障“、%认为是“婚姻家庭“、%认为是“家庭养老“、%认为是“人身安全“、%认为是“伪劣商品“。

  “75后85前“幸福感最低

  xx年成都市女性市民幸福感总体评价为分,略高于男性分。从具体构成看,女性在生活信心、幸福感知、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四项幸福感满意度高于男性,而在生存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便利三项则低于男性。

  年龄段的不同对幸福感知程度也不一样。其中,16—19岁的青少年幸福感评价最高,为分;其次为50—59岁的老年人群,幸福感满意度为分;再次为20—29岁和40—49岁年龄段人群,分别为分和分;而处于30—39岁的“75后85前“幸福感满意度最低,为分。

  记者注意到,“75后85前“群体在七个方面评价分都最低,特别是工作环境和幸福感知两项,分别为分和分,分别比最高分少了分和分。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幸福感最高

  从婚姻状况来看,未婚人士幸福感得分为分,已婚人士幸福感为分,丧偶人士幸福感为分;离婚人士幸福感最低,仅为分。从构成项目看,离婚人士在家庭环境和幸福感知方面满意度低,分别为分和分;而未婚人士在生活信心和家庭环境方面满意度较高,分别为分和分。

  从职业来看,机关事业单位和教师群体幸福感最高,为分;其次为离退休人员和个体经营户,幸福感分别为分和分;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一般职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幸福感依次为分、分和分;待业、失业人员幸福感最低,仅为分。

  幸福感和学历高低关系不明显

  从学历方面看,小学群体的幸福感最高,为分;其次为大专、大学群体,为分;接下来依次为初中群体和中专、高中群体,分别为分和分;而硕士群体的幸福感最低,仅为分。

  其中,硕士群体在工作环境方面满意度较低为分,在幸福感知方面满意度为分。而小学群体尽管满意度较高,但在工作环境方面满意度最低,仅为分。

  收入与幸福感呈一定正相关

  按照500元的等距将收入分成九组,从调查结果看,收入在xx元以下的三组低收入群体幸福感较低,分别为分、分和分;收入在—4000元的四组中等收入群体的幸福感分别为分、分、分和分;而收入在4000—4500元以上的高收入群体幸福感最高,分别为分和分。

  不同收入群体在工作环境满意度差距较大,低收入群体满意度最低,仅为分;而高收入群体满意度较高,达分。

  第三圈层幸福感最强

  从区域看,一、二、三圈层的幸福感呈倒序排列,即三圈层幸福感最强,评价分数为分,二圈层次之为分,一圈层最低为分。从七个一类指标看,生存环境、工作环境、社会环境是各圈层间的幸福感拉开距离的主要因素。

  全市幸福感排前列的区(市)县为新津、崇州和龙泉驿。

  【专家解读】

  “交通便利“得分最高分值增加也最快

  研创“成都市民主观幸福感受评价指标体系“的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高级统计师喻志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反映成都市民xx年幸福感情况,报告基于近期调查队在全市21个区(市)县开展的专项调查后形成,内容涉及幸福感构建体系的生存环境、工作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生活信心、幸福感知和生活便利共计七个方面60余小项,有效样本为1218个成都常住市民。

  喻志强表示,从调查结果看,xx年成都幸福感评价体系包含的七个方面有5项得分超过80分,满意度较高。七个方面满意度得分排名依次为:生活便利(交通)、生活信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生存环境、幸福感知和工作环境。

  市民对交通便利方面满意度最高,平均得分为分,当问及“从您现在居住的地方外出办事交通方便吗“,%回答方便,%回答比较方便,两项共计超九成;另%的市民回答一般。当问及“从您现在居住的`地方外出办事交通情况“,%回答通畅,%回答比较通畅,%回答一般。当问及“在您现在居住的地方,日常生活总的来说方便吗“,%回答方便,%回答比较方便,%回答一般。

  “不仅是得分最高,‘交通便利’也是分值增加最快的项目。“喻志强表示,对比—xx年七个方面的分数,交通便利的得分从分增加到分,增长了分,“这表明这两年市民对成都交通硬件尤其是二环路改造后给出行带来的变化是非常认可的。“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篇5

  一、大学生幸福感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转型的不断加剧,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的扩大和利益分配的不平衡,形成了各种社会问题。人们面对这些问题时似乎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消极情绪和消极心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是祖国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研究他们的幸福感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生存和竞争的实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我选择的调查对象是L大学的大学生,有效问卷为813份,包括不同的年级和专业。

  二、L大学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结果

  对L大学813名同学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以及对相关文献的分析、理论的分析。从各种因素的影响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还是比较正确的,对亲人的关心、拥有健康的身体、有自己的知心朋友等无不体现着大学生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其次就是受到理解和尊重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可见作为特殊群体的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幸福的重要指标。当然也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丰厚的物质条件也是决定他们是否幸福的因素之一。

  在问卷调查的结果中,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谈到了家庭幸福。他们认为:家庭氛围的和谐温暖、亲友的关心爱护、亲人的平安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的生活质量在他们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三、大学生获得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一)幸福的影响因素

  1、积极的情绪。即积极的心理态度或状态,是个体对待自身、他人或事物的积极、正向、稳定的心理倾向,是一种良性的、建设性的心理准备状态。在对L大学大学生的调查中积极的情绪的确为他们带来了幸福感,比如:有份理想满意的工作、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家人的健康等等,无不体现着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投入。在字典中投入指的是一个经济体系使用其现有的技术将投入转换为产出。

  3、人际关系。社会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4、意义与目的。情感的赋予,就是事物的意义,意义的事物在情感里的关系程度,就是意义的本身。目的通常是指行为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借助意识、观念的中介作用,预先设想的行为目标和结果。作为观念形态,目的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实践关系。

  (二)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影响大学生获得幸福感的因素有其自身的因素,也有外界的影响,当然也会受到学校的影响,校方应该对大学生的健康心理教育倾注更多的关注。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篇6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了解大学生的幸福感非常有必要,以下是关于大学生的幸福感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篇1:

  幸福是一个每个人都知道其含义,但却无人能够精确定义的问题。幸福的问题探讨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苏格拉底、伊壁鸠鲁等一些哲学家都对幸福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苏格拉底认为幸福是由智慧和知识决定的伊壁鸠鲁则认为幸福是一种快乐的体验,幸福生活是我们天生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标乃是得到快乐。

  幸福感一般包括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主观幸福感专指评价者根据自身标准对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反映了个体的社会功能与适应功能。基本特点是:(1)主观性,以评价者内定的标准而非他人标准来评估。

(2)稳定性,主要测量长期而非短期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

(3)整体性,即综合评价,包括对情感反应的评估和认知判断。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生中坚力量,是我国社会文明发展的推动者,是主流价值观的塑造者和承载者。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可为大学生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重要依据。

  第1页/共10页 一 研究方法

  1.研究被试

  以南昌大学大学生为主要被试,共发放问卷230份,回收有效问卷217份,回收率为%。其中男生93名,女生124名;文科生46人,理科生92人,工科生79人;城市81人,农村136人;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99人,不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118人。

  2.研究工具

  采用苗元江博士编制的《综合幸福问卷》,该问卷包括一个指数(幸福指数)、两大模块(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和九个维度。由于研究的需要,本文中使用主观幸福感模块。主观幸福感包括生活满意(LS)、正性情感(PA)、负性情感(NA)三个经典指标。各维度采用Likert 7点式计分:1分代表明显不符合,7分代表明显符合,其中负性情感为反向计分,得分越高,表明幸福感越强,问卷同质性信度Cronbach 系数在~之间,分半系数在~之间,量表总的重测系数为,各分量表的重测系数在~之间。该问卷曾被广泛应用于军人、医务人员、教师、企业员工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员工等不同职业领域及中学生、研究生、听力障碍者、大学生、老年人以及军校学员等不同群体的幸福感调查研究中,均能较好地反映出不同职业及不同人群的幸福感特征,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第2页/共10页 3.测试程序

  以班级为单位,团体施测被试。要求被试按照指导语进行回答,施测时间为15~20分钟。

  4.数据分析

  将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资料、主观幸福感的调查数据输入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经核对数据后运用进行统计分析。(1)描述性统计分析。用于描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2)独立样本t检验(Students test)。用于比较不同性别、生源地、担任学生干部与否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3)方差分析。用于比较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

  二 研究结果与分析

  对217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三个维度的均值进行了描述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主观幸福感的三个维度的均分都在中值(中值=4)以上,生活满意高于正性情感,正性情感高于负性情感。说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

  对不同性别、专业、生源地、担任学生干部与否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进行差异检验。结果见表2和表3。

  由表2、表3可知: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三维度得分上无显着差异;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在负性情感得分上无显着差异,但在生活满意、正性情感得分上呈现显着差异,表现为担任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在生活满

  第3页/共10页 意和正性情感上得分显着高于不担任学生干部的大学生;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得分上无显着差异,但在生活满意得分上呈现显着差异,为了对它们之间的差异性有更准确的把握,进行简单的事后比较发现,工科学生在生活满意得分上显着高于理科学生。

  三 总结与思考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2)担任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在生活满意和正性情感上得分显着高于不担任学生干部的大学生;(3)工科学生在生活满意得分上显着高于理科学生,这可能是由于专业特点不同以及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思维模式而引起的。调查初步勾勒出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显示了当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主流是积极的,为优化大学生主观幸福水平提供了基础数据。根据调查结果,我们认为: 1.开展幸福教育

  卡曼纳等人指出,幸福感是人类经验中的一个强劲的首要的维度,幸福感研究生机勃勃。进入21世纪以来,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在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开展幸福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大学生幸福的心态,享受成功的喜悦,感受人际关系的亲密,提高其生活满意度,体验正性情感,改善其生活质量,促进其身心的健康成长。

  2.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第4页/共10页 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父母在教育大学生的过程中,应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实行民主的教养方式,多与子女进行沟通与交流,倾听他们内心的感受。很多的研究都表明孩子需要情感支持,需要与家长进行良性的沟通。在这种良性的沟通过程中孩子会体验到较多的正性情感,这将能提高孩子的总体幸福感水平,对其今后的心理发展和人格塑造是有帮助的。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Hascher认为,个体的幸福感是学生学习的先行条件,学生的幸福感不应单单被解释为学术成就的提高,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健康身心。学校要针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开设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如:艺术体操、演讲比赛、戏剧表演、电影沙龙、团体心理辅导与心理素质拓展等等。鼓励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团体协作能力,使他们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树立自信心,感受成长中的幸福,用勤奋和智慧谱写青春之歌,让生命绽放光彩。

  篇2:

  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和谐校园,本组对我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重点分析我校大学生在社人际关系、自我价值、健康关注等方面的情况。基于调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一、调查研究内容、对象及方式

  第5页/共10页 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专业等,其它情况如生活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当前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调查对象:***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附加主观题一题,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为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

  对于即将迈人社会、走向生活的大学生来说,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学里的奋斗拼搏就是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目前来说,大学生是否幸福决定着他们能否更好的学习生活,能否很好的为将来奠定基础,据此,我们调查了大学生的总体感觉。1.就总体感觉来说,%的人选择了对生活质量非常满意,非常幸福,%的人选择了比较幸福,%的人选择了一般幸福,%的人选择了不幸福2.就学校和专业的满意程度来说,%的人选择了非常满意,%的人选择了比较满意,%的人选择了无所谓,%的人选择了比较不满意,%的人选择了很不满意,3.就人际交往环境来说,%的人选择了比较不融洽,%的人选择了一般融洽,%的人选择了比较融洽,%的人选择了很融洽。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反映

  第6页/共10页 了学生的幸福状态,值得我们关注。

(二)大学生对主观幸福感的理解

  20世纪50年代初,心理学研究新领域主观幸福感在美国兴起,一直无法量化的幸福感成为一个可操作、评估、实证研究的科学指标体系。主观幸福感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主观幸福感研究检视人们在情意与生活品质方面的整体评价,探讨包括正向情意、负向情感以及生活满意的认知评价。关于主观幸福感结构,一般认为主要有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指对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我国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群体,而大学生人群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于90年代中后期逐渐展开。根据此次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经济状况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可见当前学生的观点有一定的片面,但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这跟现在学生的人格特征以及时代特征有关。

(三)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影响我校大学生幸福快乐的主要原因,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家庭情况、心理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因素都制约着我们的心理状况,对我们的幸福指数产生一定影响。1就业压力方面,%的人觉得

  第7页/共10页 就业压力很大,因为感到前途渺茫,%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大,因为担心找不到一份好工作,%的人觉得就业压力不大,因为我有信心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的人觉得没什么就业压力,因为船到桥头自然直2恋爱问题方面,%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但不是很多,%的人认为还可以,%的人认为不能3心理问题方面,就对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评价来说,%的人很满意,%的人比较满意,%的人一般满意,%的人不满意。可见就业压力对大学生来说是主要的,因为这是大家即将面对的现实问题,而恋爱等问题只是附加因素,个人观点不一。

  三 建议

  针对我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建议从学校和大学生本身两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

  从学校教育而言,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认识幸福的内涵,这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体验幸福,增强主观幸福感的前提;加强大学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养,提高他们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正确协调自己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认识和处理好个人需要和集体、社会需要的关系,使个人需要自觉地服从和融合于集体和社会需要之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挫折与成功的关系,充分认识自己,明确方向,避免盲

  第8页/共10页 目,引导学生对挫败正确归因,消除悲观,振奋精神,增强韧性,并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帮助,保证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适应环境,去创造幸福美好的未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不同侧面与不同层次为大学生创造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条件和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参与各种活动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在一定的集体或社会活动中的价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社会规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为他们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人际关系心理学、职业心理学等课程,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把握自身发展规律,改善自我认识方式,从而能够促进自我调适,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

  从大学生自身而言,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大家对提高幸福感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比如:改变自己,有目标,为之努力,脚踏实地的学习,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找个女朋友,考上研究生,寻找生活激情,充实生活,找到好工作,加强与人沟通能力,保持心态年轻总的来说,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防止个人主义、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拼搏、努力、奋斗和奉献中追求人生幸福,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抓住在校期间一切发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质的机会,同

  第9页/共10页 时多关注企业单位用人的要求、标准,把自己培养成符合企业单位需要的人才,努力加强与同学、朋友、师长和社会的沟通与交往,在平时的生活中积累人际交往经验,不断提高人际交往技巧与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难,战胜失败的能力,正视自己的人格缺点,不断完善自己,培养积极、乐观、严谨、开放、自信、自强、独立而稳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质。

  第10页/共10页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篇7

  关于春节回家过年幸福感的调查报告

  对外汉语1001杨诗琴

  又是一年新春,春节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节日,在这个时候,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每个中国人民的家中,都充满着中国元素,从象征到日子红火的中国结到寓意幸福的“倒福”,从腊月里面急急忙忙的置办年货到除夕整点沸腾漫天的鞭炮烟花,再到年夜饭上家家必不可少的“年年有鱼”。春节是中国人最自豪的节日,它自腊月二十四到正月十五,全国都浓浓洋溢着新年的味道。春节是中国人最幸福的时刻,每一个人都要回家与家人团圆,都要在三十晚上与家人一同观看春节联欢晚会。

  可是在今年新年过去之后,我们却从媒体上听到了“过年不幸福”、“春节回家压力大”的声音,不少人表示过年压力过大。这种情况的存在范围有多广,当代人们过年还有幸福感吗?就此我对周围的亲戚和同学进行了口头的询问。

  问题如下:1.今年你是一放假就回家的吗?

  2.你对回家过年大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期待的?

  3过年的情况有满足你之前的期待吗?

  4今年过年的开销是多少,大概占你月收入的几成?5你对今年的春节满意吗?你感到幸福吗?

  从以上五个问题,旨在了解被调查人心中对今年春节的满意程度,还有过年开销对其满意度的影响,以及年前年后的心里落差。最后总结出春节回家过年的幸福程度。

  由于调查对象的不统一性,调查结果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上一辈人的普遍是一放假就回家过年了,而对回家过年的期待期却不是很长,对于他们回家过年已经成了一种习惯。而对于今年过年的情况也另他们满意,但是他们同时也认为过年并没有什么新意,所以不能说是十分满意,也只是“意料之中”的大致满意而已,并不至于有多幸福。而过年的开销大致为一个到两个月的月薪之间。

  而年轻的一辈,都还没有走上工作岗位。由于没有太大的社会负担,他们相比上一辈人更加自由自在,很多人并不是一放假就回家等待过年,因为大学的寒假相较较长,很多大学生会在年前进行一段社会实践或者找朋友聚会,等到年底菜会考虑回家。由于过年大多年轻人早早都有自己的安排,所以大部分对回家过年还是很有期待的。而由于过年时间充裕也尚有压岁钱可拿,可以跟老同学一起相聚。所以对今年的春节感到非常满意,幸福感也很高。过年的开销并不大,女生过年的开销低于男生。但均低于月消耗。

  由之上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一、社会负担影响幸福感。

  上一辈人对社会和家庭的负担较大,是家庭和社会的顶梁柱,社会关系广,过年从年前的置办年货到过年的走亲访友,他们都是主力军,开销大。从小辈的压岁钱到过年孝敬给老人的红包。都是由他们承担,过大的社会负担使他们对过年的期待度下降,过年成了一件并经的过程,导致了春节回家过年的幸福感不高。而长久的社会经历使他们拥有强大的社会家庭责任感。即使对春节没有太大期待,春节也仍旧是他们十分重视的节日,并且花大开销使一家人满意。

  二、年龄影响幸福感。

  春节的“经验”。上一辈人对于年轻人来说经验丰富的多。对于上一辈人而言,他们更加怀恋的是儿时的新年,他们往往认为那个时候年味儿更浓,那个时候一家人一起等待庆祝的新年的感觉更加幸福,而当前的春节已然没有了过去的感觉,虽然更加方便了,但是年味儿也就淡了,幸福感也就低了。而现在的年轻一辈,没有过去新年的记忆。当下新年对于他们来说是同学相聚,是好吃好喝。是无需早起晚睡的学习,是有崭新的压岁钱。是享受的节日,所以他们对于春节的幸福感也相较高。

  三、性别影响幸福感。

  这俩点在两辈人身上的影响不一样。对于上一辈而言,男性在过年期间的幸福感低于女性,过年的走亲访友往往意味着高密度的应酬,餐餐大鱼大肉,喝酒抽烟,伤身伤神。很多人坦言,在年后一个月内都喜欢吃素,过年丰盛的大餐已然让他们“腻了”。过年对于他们而言,压力很大。而对于年轻一辈来说,男生的幸福感高于女生,同样的,男生相对于女生更加热衷于老同学老兄弟之间的聚会。但是感受却不同于上辈人。因为,年轻人之间的聚会没有那么多的社会因素参与其中,虽然是聚会,但大家都量力而行。快乐为主,所以他们同样聚会,却更加幸福。

  根据上面的三点,我们可以总结建议以下,一、春节应该更加有新意。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少人都感叹当今年味儿与过去相比已大大不如,过年对于中年人而言已经更加像是一个任务。但社会一直在进步。我们应该在传统的节日中发展出更多新意,让传统节日与现代创意相结合。才能让每一个人都沉浸于过年的期待和幸福之中。

  二、春节的庆祝应该量力而行。

  过年的聚餐是并不可少的,但是大家的庆祝也应该适可而止,从近几年的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出,过年的时期也是车祸和酒精中毒的高发期。这些都是过年庆祝过度的后果。每一个人都不愿意在过年的时候出现悲剧。这会大大影响大家的幸福感。因此春节的庆祝应该量力而行。

  三、年轻人应该在春节中为家长分担。成为家庭的助手。

  两代人在兴办春节的责任存在很大声的差别。父母往往是主力,而对于儿女而言,新年更多是享受和放松。而辛苦一年的父母依旧要为过年而操劳。儿女应该在过年中为父母分忧,做父母的助手,不仅儿女可以感受办年“乐在其中”的感受。父母也可以放松一下,享受一下新年。这样对于双方的幸福感增加都有益。

  四、钱多钱少都是新年。

  每一个家庭的收入是不同的,但是我们看到收入的差距并没有太大影响人们对春节的幸福感受。大多家庭的春节开销都是在一个到两个月的月薪之间。钱多有钱多的过法,钱少也有钱少的新年,但是,他们是同样的新年的感受。

  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当下某些媒体的一些“过年不幸福”的言论太过于片面。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最为重要的传统的节日,虽然每个人对它的幸福感不同,但他们依然是每个中国人最为热爱的节日。

(受调查对象的限制,以上观点仅限对于社会上中年和青年的大部分群体,老人与儿童不在之内。)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篇8

  大学生调查报告-大学生调查报告范

  文

  特别推荐

  社会实践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 社会实践总结 | 社会实践自我鉴定 |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调查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更多活动方案请关注实用资料栏目。

  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阅读资料向人们扑面而来。上世纪末至今,随着海量资讯时代的到来,大众文化取代精英文化成为市场的主流,阅读对象也

  不仅仅是文字,更涵盖了影像、画面等等一切传统阅读并未包含的东西,似乎我们已经进入了浅阅读的时代。

  而作为今后国家建设中坚力量的中国当代大学生,他们的阅读状况如何呢?为了了解大学生的阅读情况,我们就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探讨了其中的原因,找了一些解决方法。现将具体调查情况做如下报告。

  本次调查对象为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80名大学生,共发出80份问卷,收回76份有效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阅读目的和动机、阅读态度、阅读媒介、阅读爱好等。

  现在,随着海量资讯时代的到来,大众文化取代了精英文化成为市场的主流,搜索式阅读、标题式阅读、跳跃式阅读、网络阅读和手机阅读成为阅读的主要形式,名著通俗本、精简本、口袋本的盛行,财经、励志类图书以股市语言行文代替学术说理,以及各地书店中

  通俗读物高居畅销排行版前列的现象,多媒体、博客、电子小说代替纸质图书潜进大学生的生活,种种现象表明,这是一个“浅阅读”的时代。什么是浅阅读?为什么会产生浅阅读?要如何看待浅阅读?

  一、什么是浅阅读?

  浅阅读它是指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娱乐性为最高追求的阅读形式。内容上,以无厘头式的消遣、娱乐或感官的刺激为上,充满了游戏精神及荒诞不经的色彩;方式上则以动漫、图像、影像等为主,文字为辅。相对于品茗式的传统阅读而言,这种快餐式文化追求的是横向的广度,即所谓的“碎片式的语言,拼盘式的内容”。

  以“知道”代替“知识”,这样的快餐式、跳跃式、碎片式的浅阅读正成为大学生时下的阅读新趋势。为此,我们针对在校大学生开展了一次书面的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阅读需求,从而分析大学生素质的现状,并为进一

  步探索提高大学生素质参考依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阅读认知度普遍较高。从调查结果看,%的学生认为阅读是一件有趣的事情,%的学生认比较喜欢阅读。而不太喜欢和很不喜欢阅读的学生仅占%和%。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对阅读重要性的认知程度普遍较高。

  2、阅读时间较少。每天阅读3小时以上的学生仅为%,1-3小时的为%,1小时以上的为%,有%的学生处于基本不阅读的状态。

  3、每月的平均阅读量较少。每月平均阅读5本书以上的学生仅占%,3-5本的学生占%,大部分学生每月平均阅读量为1-3本,这说明大学生的阅读量是少之又少的。

  4、从阅读取向和阅读兴趣来看,我院学生的阅读兴趣表现出了个性化和多样化,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种类也繁多,他们往往按照个人兴趣来选择课外书籍进行阅读。时尚杂志、人物传

  记和通俗小说是我院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中最主要的读物,这与这些种类书籍自身的特色与优势有关。

  在紧张而又枯燥的专业学习之余,大学生们希望阅读一些高质量的休闲、娱乐类读物,而以上种类书籍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各方面修养。在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我院学生对于阅读名著、经典书籍的热情不太高(仅为%)。此外,经济管理、英语、计算机课程等专业性较强的书籍成为我院学生重要的选择。

  5、我院大学生的阅读媒介呈现多元化趋势,不仅局限于传统的纸媒体,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已经走入同学们的日常生活,构成了平时阅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约有30%的同学主要通过网络阅读。而大多数同学在利用网络时能够比较恰当的控制时间和内容,合理的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为自己服务,超过70%的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2小时以内。大学生调查报告

  6、我院%左右的大学生将到图书

  馆借阅作为自己阅读的主要途径,找亲戚朋友借阅、网上浏览、在书店看等也都是重要的阅读途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院学生买书热情不高,仅有13%左右的学生将买书作为自己阅读的主要途径。

作者:admin

发表评论